查看原文
其他

张辉 2018-06-02

最近要搬家,每天都在家里收拾小东西。我接到两项任务,第一是处理掉不用的书,第二是处理掉不用的电子产品。今天谈谈在处理这些电子产品过程中的感受。

以往在搬家时,我总以「可能会用到」为由尽可能保留更多的物品,结果这几年只进不出,造成这次搬家的困难。如果你最近有搬家的经验,就会发现,难搬的不是大件物品,因为有搬家公司处理;难搬的反而是各种小件的物品,打包很麻烦,搬过去之后归置更麻烦。

最近几年买了很多电子消费品,手机、相机、音箱、耳机、相机稳定器、录音笔和无人机等等。今天在收拾时发现,有很多物品已经放在箱子里超过12个月没有使用过。所以,按照这次搬家的原则,必须清理掉。

于是我在朋友圈晒了这些物品,都以购买时3折甚至更低的价格出手。因为大家知道我买的东西都不错,用得也很省,所以这些东西基本上都是秒出。

在把这些物品一件件送出去的同时,我写了如下一段话:

低频使用真是某些电子消费品的硬伤。如果一个东西低频使用,最后会弃之不用;如果一个东西高频使用,没过两年会被换代的产品替换掉,同样会弃之不用。总结一下:所有的情怀都败给了时间

基于这种思考,以后我在决定是否购买一个电子产品前,并不需要过多的考虑「是否喜欢」、「是否用得上」以及「是否买得起」,而是必须通过如下的测试:「你是否能高频使用这个物品?」通过则可以买,不通过则不可以。

如果是高频使用,不仅应该买,而且要在预算允许的情况下买更好的。比如,电脑、手机、汽车都属于高频使用,所以要尽可能买好的。但是相机在目前情况下却不是。当然,如果某一天空闲时间增多,摄影机会变多,则条件发生变化。

也是基于以上的原则,如果特别想买一个东西,不妨找到这个物品的使用场景,模拟或测试自己的使用频率。比如想升级相机,不妨把旧相机拿出来,看能否坚持一周每天拍照。如果能做到,则可以升级。做不到,甚至每月都用不了一次,则还是省点钱。

「喜欢」和「想买」都属于情怀范畴,「高频」则属于时间范畴。判断是「刚需」还是「伪需求」,就看是否能「高频」使用。能高频,就是刚需;不能高频,经常是伪需求。为什么不绝对?因为某些特殊的刚需不是高频。比如网银 App,每月最多使用一两次,远远算不上高频,但的确是刚需。此外还有每年一度的体检。但对一般的消费电子产品,不能高频使用,大概率情况是伪需求。比如对于每天都忙于工作的人来说,无人机基本上是伪需求,运动相机也是。

那么多高的使用频率算「高频」?像手机那样每天至少打开上百次的情况肯定是「高频」。Google 之前提出过「牙刷」原则,指一个好产品每天至少得被主动使用两次。如果一个产品无法做到每天被使用两次,就很难被定义为「高频」。

其实无论是「频次」还是「使用时长」都可以用来判断你是否真的需要一个物品。归根结蒂,还是时间问题。这个也容易理解,因为我们所面对的一切资源,只有时间本身是最有限的,它总量固定且不可再生。除此之外,其他的一切,几乎都是可以无限量供应,可以不断替代的。

所以,在这个供给过剩,消费主义泛滥的时代里,一定要回到本源,抓住我们最核心的资源做判断和选择。

总结一下:并非有钱就可以随意「买买买」,先算好时间帐再决定是否购买。


参考文章:我的「生产力工具消费观」

前一篇文章:夫妻的财产应该分开管理吗?

365天,每天坚持写作之104/365,爱上你的每一天!

我在「知识星球」(原来的「小密圈」)记录我每日的成长经历与感悟,这里已经汇聚1000多位朋友,请和我们在2018年共同成长:记录、分享、互助和共庆。希望你在这里能具体的学到:如何坚持每日锻炼、如何养成写作的习惯、怎样开始倾吐心声以及逐步开始实践投资。

回复「知识星球」了解如何加入。
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